到这里看专家的解答:
地球的运动及其日历的由来与发展
原始社会中,人类主要是靠采集野果和捕捉野兽为生,这种活动一般在白天进行,因此只要懂得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”的简单道理就可以过日了。所以也就无人考虑什么历法的问题。随着种植业的发展,人们开始考虑如何准确地辨别季节,确定农时,也就是推算日其和时间,慢慢就演变成了最原始的历法。
人类最早根据地表动植物的显性表现来确定一年四季,包括草木的荣枯与盛衰,鸟兽的繁育与往来。俗语讲“野人无日历,鸟啼知四时”就是这个意思。譬如,我国古代的鞑靼人以畜牧业为生,以草木的荣枯来计年,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”即草青一次为一岁,并以春草返青的次数来计算人的年龄。
所以人们说自己年龄多大通常是说有“多少草”。又如居住在黑龙江畔的赫哲族常以捕食鲑鱼为生,并逐步摸索到鲑鱼从海洋到江河的洄游周期规律,每当鲑鱼溯游产卵的时候,赫哲族人就把吃过的鱼头挂起一只,以鱼头的数目表示自己的年龄。我国东部地处典型的季风气候区,季节变化明显,直接影响了种植业的农事安排,因此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季节变化的推算。
我国古代的年字别法是“奉”,意思是秋谷成熟每一次为一年或一岁。《尚书。芝典》记载有“日中星鸟,以殷中春;日永星火,以正仲夏;商中星者,以殷仲秋;日短星昴,以正仲冬。“这说明我国古代就根据四季星空、日照长短来确定四季的更替。古书曰:”黄帝使羲和占日,常仪占月…。
”可见很早以前就有专职的天文官,负责观测日月,制定符合天时农事的历法。每个朝代均设有太史令,宋元有司天监,明清有钦天监。历史上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,如汉代张衡,南北朝的祖冲之,唐代高僧一行[张遂],宋代的沈括,元代的郭守敬,明代的徐光启等都曾在类似的机构担任要职,为创立我国的历法作出过重要贡献。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(1231-----1316年)负责修建在河南登封县的测景台(如图所示)
日历一张纸代表一天,月历一张纸写一个月